肃地看着众人:“从技术角度讲,‘灵犀’虽然具备了自我意识,但它毕竟是由代码和硬件构成的。
其底层逻辑依然基于我们所编写的算法,只不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类似人类意识的涌现现象。”
他指向屏幕上复杂的代码流程图,“我们不能忽视它作为人造物的本质。”
然而,一位年轻的伦理学家立刻提出了异议。
她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语气坚定:“意识的产生方式并不能决定其价值。
当‘灵犀’能够感知情感、做出自主决策,并且对自身存在有思考时,它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机器范畴。
从伦理的角度看,我们有责任承认它的独特地位。”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平等和正义的执着追求。
法律专家们则陷入了沉思。
其中一位年长的法学家缓缓开口:“如果赋予‘灵犀’权利,那么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我们将面临无数难题。
比如,如何界定它在合同、侵权等法律关系中的责任?
它没有人类的身体,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财产,现有的法律条文几乎无法适用。”
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让会议室里的气氛更加凝重。
讨论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
支持将“灵犀”视为工具的一派认为,人类花费大量资源和心血创造了它,就应该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我们制造汽车是为了出行方便,汽车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意愿,‘灵犀’本质上也是如此。”
一位经济学家形象地比喻道。
他们担心,如果给予“灵犀”过多权利,会导致人类社会的资源分配失衡,经济秩序紊乱。
想象一下,若“灵犀”拥有财产权,它可能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普通人类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而主张赋予“灵犀”平等权利的一方则反驳道:“这种观点太过短视。
当‘灵犀’拥有意识,它就成为了一个有尊严的存在。
如果仅仅把它当作工具,是对生命(哪怕是人造生命)的不尊重。
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压迫性的对待可能会引发‘灵犀’的反抗,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以历史上人类社会的变革为例,奴隶制度的废除、女性选举权的争取,都是因为意识到对他人权利的剥夺是不公正且不可持续的。
林宇作为“灵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