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在农村的学校读书,那是一段充满质朴与艰辛的时光。
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校园里的设施极为简陋,教学楼的墙壁斑驳。
像是被岁月狠狠地刻下了无数道伤痕,灰色的砖石裸露在外,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沧桑。
操场上的土地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便满是泥泞,我们在课间玩耍时,稍不留意就会溅得一身泥点。
可即便如此,那些在泥地里嬉笑打闹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却也充满了别样的乐趣。
学校里有一间专门的蒸饭房,那是我们每天中午的期待所在。
蒸饭房里摆放着一个个巨大的蒸笼,每当蒸笼的盖子被揭开,热气腾腾的白米饭香气便弥漫开来。
这时候都会安排高年级的人。
专门来拿饭盒。
一筐一筐的。
然后把饭盒放在食堂外的石板上。
那是长长的一条。
一米宽四五米长。
足够放下学校200多人的饭盒。
那是一种质朴而又温暖的味道,瞬间能驱散一上午的疲惫。
那天,和往常一样,天还没大亮,启明星还在遥远的天际闪烁,我就怀揣着满心的期待,早早地来到学校。
清晨的校园格外宁静,仿佛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只有几只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欢快的歌声为这寂静的校园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背着破旧的书包,脚步轻快地走向教室,书包里除了课本和文具,还有两包辣条,那可是我最珍贵的零食。
在那个虽然物资不算匮乏的年代,但奈何家里穷,辣条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人间美味。
光是想到那香辣的味道,我的嘴角就忍不住微微上扬,满心期待着中午能伴着辣条,美美地吃上一顿午饭。
中午时分,下课铃声一响,就像冲锋的号角,瞬间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我立刻放下手中的笔,迫不及待地朝着端饭处跑去。
还没到地方,就看到那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都在熙熙攘攘地寻找着自己的饭盒。
人群中,有人大声叫嚷着自己饭盒的特征,试图让别人帮忙留意,“我的饭盒是蓝色的,上面有个小卡通图案!”
声音在嘈杂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有人在蒸笼间来回穿梭,眼神急切地在一个个饭盒上扫过,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还有人因为挤不进去而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