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帝国的方向交由了各自出色的儿子。
李宏盛与王维平开始以王仪为中心,共同执掌这在风雨飘摇中的江山。
李宏盛与王维平的心路历程几乎是相同的,因此早期的合作是融洽的,王仪的笑容也是二人的追求。
她是二人少年时,那近乎苦难的一道光。
可惜一位学的是帝王权术,是玩弄是制衡,而一位学习的是忠君之文,是效忠是专一。
他们二人甚至世人也难以知道,为何前期如此信任的二人,会走向对立面。
他们失去了平衡点,自从王仪难产而亡后,王维平就是失去在身上的枷锁,退让与克制,最后的结果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直所坚持地消失在自己面前。
民和三年,这个孱弱的中央帝国再次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李宏盛最终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边疆那微弱的平衡在微辰军将领李申钰的死亡后,出现全面失调。
最为要命的是中央那一层新衣被撕破后,众多武将开始明白,原来朝廷的一切强大都是假的。
这个家国再次迎来了内忧外患,王家在自己家族因为劝谏此事,三品以上官员被贬五人,杖毙十余人,伤残者众多,这是一次合作者以帝王的身份第一次想将脚踩着臣子的头上。
王家采取中立,但王家不可能置身事外,所谓的中立,只不过在等待双方加筹码,王维平也更知道,自己的身份先是王家然后是朝臣。
最为要命的是,自己一个连三十岁都不到的少年,又怎能驾驭整个王家。
况且自己早就仁至义尽了。
三年来,自己终于是将财政梳理出了脉络,清查出不少田地,一部闻行录更是开始将使得地方官员收敛不少,再有七年,财政将会有很大改观,届时朝廷的权威就会是真的。
可惜李宏盛太过着急,一下便步入了边疆将领的圈套,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李申钰被冤枉而被诛杀的消息传遍全国,这也间接说明了当前的情况主少国疑。
草率地定罪,使得本就站在朝廷立场的不多的将领寒心,到头来终究是狡兔死走狗烹。
狭小的统一再次迎来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或许天才总是有一种资本,可以反向控制。
当看见自己的族人为了别人的江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结果换来的是自己与众多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