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细雨似愁绪般纷纷扬扬,将青岩镇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小镇的街巷蜿蜒曲折,像一条条沉默的长蛇。
镇西头有一间破败的茅屋,屋顶的茅草在风雨中瑟瑟发抖,屋内,昏暗的烛光摇曳不定,映照着一个年轻书生清瘦的面庞。
苏然,便是这茅屋的主人。
他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却怀揣着满腹经纶和对科举的炽热梦想。
此刻,他正就着微弱的烛光,研读一本破旧不堪的书卷,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喃喃自语。
“这雨,不知何时才能停歇。”
苏然轻声叹息,声音在空旷的屋内回荡。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雨幕,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奈。
家中的米缸早已见底,明日的生计尚不知何处着落,可他心中的科举之路,却如这雨夜一般,看不到尽头。
就在苏然满心愁绪之时,一阵轻柔的敲门声传来。
他微微一怔,心想在这雨夜,会是谁来访呢?
他打开门,只见一位身着素衣的老者站在门口。
老者白发苍苍,却面色红润,眼神中透着温和与慈祥。
“小公子,能否借宿一晚?”
老者的声音低沉而醇厚。
苏然连忙将老者迎进屋内,抱歉地说:“老人家,寒舍简陋,还望您不要嫌弃。”
老者微笑着摆摆手,目光在屋内扫视一圈,最后落在苏然的书桌上。
“公子如此刻苦,日后必成大器。”
老者赞叹道。
苏然苦笑着摇摇头:“我虽有心科举,可这贫寒家境,怕是连进京赶考的盘缠都凑不齐。”
老者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公子莫要灰心,人生之路,变数颇多,说不定哪天就会有转机。”
两人交谈了许久,苏然只觉与老者十分投缘,不知不觉间,心中的愁绪也消散了许多。
待苏然安置好老者睡下,自己才回到床上,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次日清晨,苏然醒来,发现老者早已不见踪影,只在他的书桌上留下一支笔。
那笔杆由不知名的木材制成,泛着温润的光泽,笔尖的狼毫整齐而又柔软。
笔旁还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笔非凡品,可助公子一臂之力,望公子善用之。”
苏然拿起笔,心中满是疑惑与惊喜。
他试着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刹那间,一股奇异的力量从笔尖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