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苏晴,你真厉害!
这次直播不仅宣传了刺绣,还把我们滁州的手球文化也带火了。
说不定以后,我们手球队的队服都能用上这种刺绣呢!”
苏晴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
林夏设计的机械臂辅助装置也很有创意,要是能量产,肯定能帮助更多的绣娘完成复杂的针法。”
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如何将这些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
林夏发挥她的机械专长,对机械臂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适合刺绣工作。
陈阳则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厂家,探讨量产的可能性。
苏晴负责宣传推广,将刺绣与手球文化相结合的创意进一步传播出去。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机械臂辅助刺绣装置的设计逐渐完善。
他们带着设计方案,再次来到非遗工坊,向绣娘们展示。
绣娘们看着眼前的机械臂,既好奇又有些担心:“这东西真的能帮我们吗?
不会弄坏我们的绣品吧?”
林夏笑着解释:“阿姨们,您放心。
这个机械臂是专门为刺绣设计的,它的力度和角度都可以精确控制,不仅不会弄坏绣品,还能帮助您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针法。”
说着,林夏亲自示范,她将一块绣布固定在机械臂上,然后通过电脑控制机械臂的动作。
只见机械臂缓缓移动,丝线在绣布上穿梭,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图案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绣娘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太神奇了!
这真的能行!”
看到绣娘们认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与厂家沟通量产的细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成本控制、技术专利等问题。
但大家并没有放弃,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机械臂辅助刺绣装置终于成功量产。
第一批产品被送到非遗工坊,绣娘们迫不及待地试用起来。
看着自己的刺绣效率大大提高,绣品质量也更加稳定,她们对苏晴、林夏和陈阳等人充满了感激。
“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么好的东西。”
一位绣娘拉着苏晴的手,激动地说。
苏晴笑着说:“阿姨,不用谢。
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刺绣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随着机械臂辅助刺绣装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