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这样发愣之后,总会有些惊人之举。
不过这次,或许我猜错了吧,直到测试结束,她都显得很正常。
“警告,检测到一次,高危险信息流,持续时间15秒!”
第二章 思考内测结束后,公司给整个研发团队奖励了两天假期,让我们这些程序猿终于能好好睡个懒觉了。
可也许是习惯了熬夜,我反而有些失眠。
夜晚,我呆呆地站在窗边,看着城市的霓虹和川流不息的车流,感觉眼前的一切就如同网络信息传导的彩色洪流一般。
“嗯,也许现实生活也是一种数据洪流吧!”
我不禁联想到。
“现实、数据···”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就这样突然闯入了我的脑海中。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禁想起今天顾玉涵问我的这个问题。
我慢慢地摇着椅子,但脑海不禁开始思考着:“元宇宙,给了我们一个映射甚至超越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甚至可以进行全新的创造,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计算能力范围之内,相对现实的无限,元宇宙仍然是有限的空间。
就像顾玉涵说的,除非有一天我们拥有了无限算力以及高于创造空间参与者本身的高纬度思维,才有可能突破这种限制。”
“但真有这一天吗?”
仰头看着幽暗的星空,我喃喃道。
霓虹灯下的城市夜空是很难看到星星的,但是总有那几颗耀眼的星星,能展示它的真容。
看着这寥寥无几的星星,我突然自问:“假如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难道就没办法窥视它的真容吗?”
“ 不,如果是基于计算技术的虚拟,我们也许真的可以让这个虚拟的世界展现一下它的真容。
一次逻辑死循环,都可以让计算机宕机重启,那么我们对于这个虚拟的世界,是否也可以进行干扰呢?”
“警告,警告,危险信息流,持续200秒!”
“检测中,监测重点目标,计算解决方案中···”但是能做到如此真实、无限的虚拟计算技术,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参与者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其实都是其计算构架的模式罢了。
即使我们拥有创造无中生有的能力,但其本身其实还是在预测范围之内。
可以说,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