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感觉。
我们……真的只是在追星吗?
这种算计,这种精准,让我感到一丝寒意。
但看到苏漾的排名一点点上升,看到他在舞台上因为人气提升而露出的惊喜笑容,我又觉得,一切都值了。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
有一次,一个重要的榜单突然开启了限时投票通道,时间非常短,只有十分钟。
而那个时间点,我哥的模型显示,是“宇航员”在线人数的低谷期,却是我们这边留学生粉丝活跃的时间。
机会稍纵即逝。
但问题是,我们的核心粉丝大多在国内,那个时间点很多人在上课或上班。
“哥,怎么办?
人手不够!”
我急得团团转。
林深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手指飞快。
“理论上……存在一种可能性。”
他低声说。
“什么?”
“量子纠缠,听说过吗?”
他突然问。
我一愣:“物理学的那个?
一对粒子,无论相隔多远,测量一个,另一个状态瞬间确定?”
“嗯。”
林深点头,“当然,我不是说粉丝之间真的有量子纠缠。
但是,在信息高度同步的情况下,群体行为可以表现出类似‘纠缠’的特性。”
“如果我们能精确地将指令,同时传递给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粉丝,并且让他们在同一瞬间,执行相同的操作……”他眼中闪过一丝狂热。
“理论上,可以瞬间产生远超个体叠加效果的影响力峰值。
就像……纠缠态的坍缩。”
我听得脊背发凉。
“哥,你到底想干什么?”
“一个实验。”
他指着屏幕,“我已经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加密的指令分发网络。
现在,把这个链接发到核心粉丝群里,让他们在指定时间点开。”
他给了我一个极其简短的链接,以及一个精确到毫秒的时间。
我照做了。
时间一到,我看到屏幕上,苏漾的票数,像坐了火箭一样,猛地向上窜了一大截!
那速度,快得不像是人类能投出来的!
群里也炸了。
“卧槽!
刚才怎么回事?!”
“票数疯了!”
“是系统BUG吗?!”
只有我知道,那不是BUG。
那是……我哥口中的“量子纠缠”。
或者说,是一次近乎完美的、利用网络延迟和指令同步,达成的超高效投票行为。
苏漾最终拿下了那个限时榜单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