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上海,夜幕如同浓稠的墨汁般铺展开来。
流光溢彩的霓虹灯与穿梭于楼宇间的巨幅全息投影交织,将冰冷钢筋水泥丛林映照得恍若白昼。
这座城市仿佛一头精力过剩的巨兽,永远不知疲倦,拒绝沉眠于黑暗。
李明独自坐在浦东区一间视野开阔的高级公寓书房内,空气中弥漫着电子设备运行时特有的微弱嗡鸣。
他鼻梁上架着的无框眼镜镜片,清晰地反射出电脑显示器屏幕上一行行飞速滚动的绿色代码流。
他今年三十岁,身份是软件工程师,供职于一家专注于虚拟现实(VR)技术研发的新兴科技公司。
此刻他正全神贯注于手头名为“心弦”的项目,这是一款被寄予厚望的 VR 社交平台。
按照项目计划书上的华丽辞藻,它的目标极其宏大:旨在帮助用户在精心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建立并维系更为深刻、真实的情感连接。
但李明心里清楚,剥开那些营销术语和技术外壳,它本质上或许更像一个装修豪华、自带动态风景背景的高级网络聊天室罢了。
李明的生活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规律。
或者,更准确点,三个字:太规律。
早上七点,生物钟准时运作,比闹钟更可靠。
洗漱,穿衣,动作精准,仿佛预设程序。
八点整,他准时汇入地铁站汹涌的人潮。
拥挤不堪的车厢里,空气混浊,人人面无表情。
他习惯性地靠在角落,掏出手机,公司内部通讯软件一片寂静。
晚上十点,公寓门在他身后咔哒一声关上,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喧嚣。
这套高级公寓视野确实开阔,但此刻窗外的璀璨灯火,只让他觉得更加空旷。
晚饭通常是便利店的速食,有时干脆省略。
然后,电脑屏幕再次亮起,代码如瀑布般倾泻。
“心弦”项目组的群里偶尔闪过几条消息,大多是技术讨论,或者加班的抱怨。
他很少参与,只是默默看着。
同事们大概觉得他是个标准的“技术大神”,除了代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大神?
他看着屏幕上自己刚修复的一个关于虚拟握手时指尖触感反馈的 bug,嘴角不易察觉地撇了一下。
为了虚拟世界里一个虚无缥缈的握手,耗费了三个小时。
八岁那年爸妈签字离婚的场景,他已经记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