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生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公孙九娘·聊斋志异全局》,由网络作家“四海比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道,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兑现对九娘的承诺了。此后的日子里,书生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变得日益憔悴。他常常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对着九娘留下的诗稿发呆。那些娟秀的字迹,仿佛还带着九娘的灵气,可如今,写诗的人却已不知魂归何处。半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可书生对九娘的思念却没有丝毫减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思念的折磨,决定再次前往稷下,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要去寻找九娘。这一次,他一路上打听关于乱葬岗和亡魂的传说,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抵达南郊后,他在附近的村落里住了下来,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在乱葬岗周围四处探寻。这天傍晚,太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血色,书生又一次在乱葬岗徘徊。突然,他远远看见一个女子站在一座坟墓上,那身影、那...
《公孙九娘·聊斋志异全局》精彩片段
道,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兑现对九娘的承诺了。
此后的日子里,书生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变得日益憔悴。
他常常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对着九娘留下的诗稿发呆。
那些娟秀的字迹,仿佛还带着九娘的灵气,可如今,写诗的人却已不知魂归何处。
半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可书生对九娘的思念却没有丝毫减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思念的折磨,决定再次前往稷下,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要去寻找九娘。
这一次,他一路上打听关于乱葬岗和亡魂的传说,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抵达南郊后,他在附近的村落里住了下来,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在乱葬岗周围四处探寻。
这天傍晚,太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血色,书生又一次在乱葬岗徘徊。
突然,他远远看见一个女子站在一座坟墓上,那身影、那姿态,与九娘一模一样!
书生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他大声呼喊着九娘的名字,朝着那个方向拼命跑去。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书生终于看清了女子的面容,真的是九娘!
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大口喘着粗气,泪水不受控制地流淌。
然而,九娘却像是没有听到他的呼喊,眼神冷漠地看了他一眼后,转身就走。
书生急忙追上去,一边追一边喊:“九娘,是我啊!
我回来找你了!”
九娘的脚步越来越快,书生在后面紧追不舍。
就在他伸手即将抓住九娘衣袖的那一刻,九娘突然停住,脸色阴沉得可怕,她猛地举起衣袖遮住脸,眼中满是怨恨和失望。
书生被九娘的眼神刺痛,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他颤抖着声音说:“九娘,我对不起你,我没能找到你的坟墓,没能带你回家……”他的话还没说完,九娘突然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暮色之中。
书生呆呆地站在原地,伸手想要抓住那缕青烟,可除了满手的虚无,什么都没有留下。
他绝望地跪在地上,放声痛哭,哭声在空旷的乱葬岗回荡,惊飞了无数夜鸟。
不知过了多久,书生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
从此,他整日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他常常会在梦中梦到九娘,可梦醒后,只有无尽的空虚和痛苦。
他开始四处搜集关于人鬼
后坐下,与书生寒暄起来。
书生听着少年的声音,总觉得似曾相识,心中疑惑顿生,急忙让人点灯。
灯光亮起的那一刻,书生只觉浑身血液瞬间凝固,惊恐地发现眼前之人竟是同乡朱生 —— 那个同样死于于七之难的好友。
朱生的面容依旧熟悉,却带着一丝苍白和阴森,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
他的衣服上还残留着血迹,仿佛在诉说着他悲惨的遭遇。
书生吓得转身就跑,可双腿仿佛不受控制,朱生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声音中带着几分哀怨和急切,“我们曾以文会友,交情深厚,你怎么如此薄情?
我虽已成鬼,但对故人的情谊,始终铭记于心。
如今我有一事相求,希望你不要因为我是鬼,就疏远我。”
书生听着朱生的话,心中五味杂陈,慢慢停下脚步,犹豫片刻后,还是坐了下来,询问朱生所求何事。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朱生神情有些腼腆,说道:“你的外甥女如今守寡独居,我想娶她为妻,好让她照料我的生活。
我多次请媒人前去说合,可她总以没有长辈做主为由拒绝。
希望你能看在往日情分上,帮我美言几句。”
书生这才想起,自己的外甥女自幼丧母,一直由自己抚养,十五岁才回到自己家中。
她聪明伶俐,善良可爱,深受大家的喜爱。
后来被俘虏到济南,得知父亲被处死后,竟惊吓过度,气绝身亡。
书生疑惑地皱起眉头,说:“她明明有父亲,为何要找我帮忙?”
朱生解释道:“她父亲带着侄子去开棺迁葬,如今不在这里。”
书生又问:“那外甥女现在依靠谁生活?”
朱生回答:“和邻居老妇人住在一起。”
书生听闻,心中有些犹豫,毕竟活人做鬼媒,实在是件诡异又不合常理的事,让人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想帮助朱生,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样做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朱生见状,拉着书生的手,眼神中满是期待和恳求,说道:“若你答应,还请劳烦走一趟。”
书生连忙推辞,问要去哪里,朱生只说:“跟我走便是。”
书生无奈,在朱生的再三劝说下,只好勉强跟着他离开。
走出屋子,外面一片漆黑,只有微
算死也会感激你。”
书生含泪答应下来,他深知这是九娘的心愿,也是自己的责任。
九娘又说:“人鬼殊途,你不宜在此久留。”
说着,将自己的罗袜赠给书生,挥泪与他告别。
罗袜上还带着九娘的体温,书生紧紧握着,心中满是不舍。
他看着九娘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夜色中,才转身离开。
书生满心凄凉地离开,心中悲痛难忍,不忍直接回寺院。
他顺路来到朱生家,朱生光着脚出来迎接,外甥女也起身相迎,她发髻松散,一脸惊讶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书生惆怅许久,才说出九娘的心愿。
外甥女说:“即便舅舅不说,我也日夜想着这件事。
这里不是人间,确实不能久留。”
说着,三人相对而泣,书生含泪与他们告别,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九娘的心愿。
回到寺院后,书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满脑子都是九娘临别时含泪的双眼和那句 “人鬼殊途,你不宜在此久留”,罗袜虽已化作灰烬,但九娘的体温、发间的香气,似乎还萦绕在他的指尖、鼻间。
第二天一早,书生便匆匆起身,顾不上吃一口早饭,就朝着南郊的乱葬岗走去。
书生在坟茔间来回穿梭,仔细辨认着每一块墓碑,可这里的坟墓密密麻麻,大多连个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只有些歪斜的木牌,上面的字迹也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
他一边找,一边喃喃自语:“九娘,你到底在哪里?
我答应过你的,一定会带你回家……”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书生的衣衫被汗水和露水浸透,脚上也沾满了泥土,可依然没有找到九娘的坟墓。
他疲惫地坐在一座荒坟旁,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满是绝望和自责。
到了晚上,不死心的书生又一次来到乱葬岗。
夜晚的这里比白天更加阴森恐怖,书生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大声呼喊着九娘的名字:“九娘!
九娘你在哪里!”
回应他的只有呼啸的风声和自己空荡荡的回声。
然而,乱葬岗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任他如何努力,始终找不到莱霞里的入口。
书生失魂落魄地返回寺院,一路上,他的脚步沉重得像是灌了铅。
回到房间,他呆呆地望着空荡荡的墙壁,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他知
明朝末年,于七起义的熊熊烈火被无情扑灭,腥风血雨如阴霾般笼罩着栖霞、莱阳两县。
朝廷以 “连坐” 之名大开杀戒,演武场沦为人间炼狱。
官府表面上做出 “慈悲” 姿态,下令购置棺木收殓尸体。
一时间,济南城内的棺材铺、木材店被抢购一空。
即便如此,也难以满足这庞大的需求。
那些含冤而死的亡魂,大多被草草埋葬在南郊的乱葬岗中。
在这样的黑暗背景下,莱阳书生毅然踏上了前往齐国故都稷下的求学之路。
他的几位亲友不幸在那场浩劫中罹难,书生每每想起,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悲痛。
夜晚,他常常独自坐在窗前,泪水不自觉地滑落。
抵达稷下后,他购置了纸钱、祭品,独自来到荒草丛生的乱葬岗。
这里杂草丛生,藤蔓缠绕,书生在坟茔间穿梭,寻找着亲友的安息之所。
他点燃纸钱,袅袅青烟升起,伴随着他的泪水和叹息,飘向天际。
祭奠完毕,他在一座寺院的下院租了间屋子暂时栖身,希望能在这乱世中寻得一丝安宁。
屋子十分简陋,墙壁上有许多裂缝,寒风从裂缝中灌进来,发出呜呜的声响。
但书生并不在意,他只希望能在这里静下心来读书,忘却心中的伤痛。
一日,书生进城办事,直到傍晚仍未归来。
此时,一个少年大大咧咧地走进屋子,他毫不客气地摘下帽子,随意地扔在一旁,鞋子也不脱,便躺到床上,一副旁若无人的模样。
他的衣服破旧不堪,上面沾满了泥土和灰尘,头发也乱糟糟的。
仆人见状,上前询问他是谁,少年却闭着眼睛,仿佛根本没听到,对仆人的问话不理不睬。
仆人心中有些生气,但又不敢发作,只好在一旁焦急地等待书生归来。
当书生回到住处时,天色已暗,屋内光线朦胧,只有微弱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月光下,少年的身影显得有些模糊,却又透着一股熟悉的气息。
书生走到床边,凑近询问少年,少年突然瞪大眼睛,没好气地说道:“我在等你家主人,你絮絮叨叨问个不停,难不成把我当成强盗了?”
书生看着少年的模样,心中觉得好笑,笑着回应道:“我就是这屋子的主人。”
少年一听,立刻翻身起身,快速戴好帽子,拱手作揖
劝书生,气氛略显诡异。
书生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酒足饭饱后,朱生先行离开。
丫鬟领着书生走进一间屋子,只见九娘正坐在烛光下,身着嫁衣,含羞带怯地等着他。
烛光摇曳,映照着九娘的脸庞,更增添了几分柔美。
书生走到九娘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九娘的手冰凉,却让书生感到无比温暖。
当晚,他们极尽欢好,诉说着无尽的爱意。
在这寂静的夜晚,他们的爱情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夜深人静时,九娘依偎在书生怀中,眼神中充满了哀伤,开始诉说着往事:原来,她和母亲原本被押解去京城,一路上风餐露宿,受尽折磨。
白天,她们在烈日下艰难地行走,脚底板磨出了血泡;夜晚,她们只能在冰冷的地上休息,寒风刺骨。
走到济南时,母亲再也受不了这艰难困苦,不幸去世。
九娘看着母亲的尸体,心中的绝望如潮水般涌来,她抱着母亲的尸体,痛哭了整整一夜。
最终,九娘万念俱灰,选择了自尽。
说到伤心处,九娘哽咽不止,泪水打湿了书生的衣襟,难以入眠,于是随口吟诵了两首绝句:“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
“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
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
书生紧紧抱着九娘,心中满是心疼和怜惜,却不知如何安慰。
他只能默默地听着,用自己的怀抱给九娘一丝温暖。
天快亮的时候,九娘催促书生:“你该走了,别惊动了其他人。”
从那以后,书生白天回到寺院,夜晚便来到九娘身边,两人如胶似漆,感情愈发深厚。
一天晚上,书生问九娘:“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
九娘回答:“莱霞里。
这里大多是莱阳、栖霞两地的新鬼,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书生听了,不禁感慨叹息,心中对这些亡魂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他想到自己的亲友,也葬身在这乱葬岗中,心中一阵悲痛。
九娘悲伤地说:“我这漂泊千里的魂魄,无依无靠,和母亲孤苦伶仃,说起来就让人难过。
希望你念在我们夫妻一场,能把我的尸骨带回故乡,葬在祖坟旁边,让我百年之后有个归宿,我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