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曾经的邮差、门卫、搬家工人……他们的面孔模糊,只剩一个淡淡的轮廓。
醒来后,小宇开始意识到:魂星,不只是亲人的归宿,还是**记忆的归档地**。
当一个人在人间被彻底遗忘,他的魂星位置就会模糊,最终沉入“遗忘之地”。
“是不是只有亲人才会被记住?”
他问林母。
林母正好在整理外婆的遗物,闻言沉默了一会儿:“不是。
但亲人,是最不容易被忘记的。”
“可还有那么多人,他们活过,也善良过,却在离开后没人再说起他们。”
小宇低头看着留言册,“我不想让他们消失。”
那天之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建一面**“记忆墙”**,不只记录亲人,还记录曾经陪伴人世的普通人。
他开始在学校、社区、图书馆发起一个项目:“说出你记得的逝者,不论是否亲属。”
他把这面墙称为“点名墙”,因为:“当我们再叫出他们的名字,就是把他们从‘遗忘’里拉出来一次。”
起初,参与的人寥寥无几。
有人甚至觉得他“迷信”或“过度沉溺”。
但有一天,一个老人走进图书馆,留下了一行字:“吴阿成,民国二十年生,生前为送水工,每天走六十里山路,为我家送水二十年。
我小时候怕水,他常说‘水是活的,不会欺负你’。
他死的时候没人通知我。
我希望他能回来看看我现在敢游泳了。”
那一行字,附在留言墙上之后,不知为何引起许多人的驻足。
也许是因为那段回忆太真,也许是因为它像极了我们都经历过的某种“遗憾”。
之后的一个月,记忆墙迅速扩大。
从几十条留言到几百条,再到上千条。
有的人留下姓名,有的人只记得“邻家阿婆炸油条的大叔小卖部里那个背着木箱的爷爷”……名字模糊,记忆却真切。
而每一次被记录,就如同在魂星点亮一盏灯,让一个魂影在“遗忘之地”重新睁眼。
某天夜里,小宇再一次梦见魂星。
那片灰暗旷野中,终于亮起了点点光芒。
一个个魂影从地底升起,脸庞变得清晰。
他们抬头,看向星空。
小宇走过去,有个老妇人拉住他:“你还记得我们。”
他点头。
“我们终于,不再漂浮。”
醒来后,小宇哭了。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