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何尝不是呢?
但你想想,现在家长和学生对我们的反馈都还挺好,只要再咬咬牙坚持坚持,把这模式搞顺,以后就轻松咯,以后肯定能看到大回报。”
小王叹了口气,撇了撇嘴说:“话是这么说,可这数据录入太麻烦咯,稍微不注意就搞错,又要重新来,脑袋都要搞大。”
我笑了笑,“慢慢来嘛,这新东西上手是有点难。
我之前也老是出错,多弄几次就熟了。
你有啥问题,别不好意思,随时问我就是。”
晚上,其他人都下班走了,我还和几个一起试点的同事留在办公室,继续琢磨教学方案。
突然,张姐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说:“林哥,我发现个严重问题。
有些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节奏适应得慢,知识点掌握得不太好,咋办哦,愁死人。”
我摸了摸下巴,沉思片刻,回答道:“这样,我们把这些学生单独拉出来,课后给他们开小灶,针对性地辅导。
再把教学进度稍微调一下,多加点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同事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就按照这个办法做。
每天课后,我们轮流给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辅导功课,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
为了让教学更有意思,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把数学公式编成顺口溜,用动画演示物理实验,还搞小组竞赛,获胜的小组能得到小奖品。
过了一段时间,效果慢慢就显出来了。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上抢着回答问题,手举得像小树林,课后也主动找我们问问题。
家长们在群里热闹起来,各种表扬和感谢的消息刷个不停。
“林老师,你们这个教学方法太牛了!
我家孩子以前一提到学习就头疼,现在每天主动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太感谢你们咯!”
一位家长在群里激动地发了一大串消息,还配了好几个大拇指的表情 。
看到这些反馈,我们几个心里乐开了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可就在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的时候,麻烦像个甩不掉的牛皮糖,找上门了。
为了让教学更贴合学生需求,我们决定对教学内容来一场大改革。
本以为是给学生送上更好的学习大餐,哪晓得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