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潘多拉张扬的其他类型小说《记忆黑市:篡改校董之子潘多拉张扬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杨婉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冰冷的键盘敲击声,是我工作室里永恒不变的背景音。显示器幽蓝的光映在我瞳孔深处,仿佛有无穷无尽的数据流在其中奔腾翻滚。《记忆交易所》,一个只在深网传说中若隐若现的应用,此刻正温顺地匍匐在我的指尖,像一只等待被解剖的羔羊。我的目标,已经锁定。校董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张扬,标准的纨绔子弟,仗着家里有几个臭钱,整日里招摇过市,惹是生非。屏幕上,关于他的记忆碎片正不规则地闪烁着,其中一段格外清晰:昨晚在私人会所,输掉一辆崭新的跑车后,他气急败坏地抓起桌上价值不菲的水晶酒瓶,狠狠砸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碎片四溅,酒液横流,映照出他扭曲而愤怒的脸。(呵,真是生动形象。)我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冷弧。(让这位养尊处优的“好大哥”,也稍微体验一下什么...
《记忆黑市:篡改校董之子潘多拉张扬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冰冷的键盘敲击声,是我工作室里永恒不变的背景音。
显示器幽蓝的光映在我瞳孔深处,仿佛有无穷无尽的数据流在其中奔腾翻滚。
《记忆交易所》,一个只在深网传说中若隐若现的应用,此刻正温顺地匍匐在我的指尖,像一只等待被解剖的羔羊。
我的目标,已经锁定。
校董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张扬,标准的纨绔子弟,仗着家里有几个臭钱,整日里招摇过市,惹是生非。
屏幕上,关于他的记忆碎片正不规则地闪烁着,其中一段格外清晰:昨晚在私人会所,输掉一辆崭新的跑车后,他气急败坏地抓起桌上价值不菲的水晶酒瓶,狠狠砸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碎片四溅,酒液横流,映照出他扭曲而愤怒的脸。
(呵,真是生动形象。
)我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冷弧。
(让这位养尊处优的“好大哥”,也稍微体验一下什么叫人间疾苦,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指尖在键盘上轻盈跳跃,几行隐秘的指令悄无声息地注入虚拟的以太网络。
目标:张扬的大脑。
操作:替换短期记忆。
将他脑海中那个“明天约几个嫩模开泳池派对”的念头,如同替换一个文本文件般,无缝切换为“立刻将本月全部零花钱捐赠给山区失学女童,并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实名发布道歉声明,深刻反思自身奢靡浪费的不良行为”。
确认执行指令发送成功。
我拿起桌角的微纤维布,带着一种近乎强迫症的执拗,仔细擦拭着光滑的屏幕,仿佛刚才的操作,不过是随手清理掉系统里一个无伤大雅的小小bug。
但这感觉……这掌控他人思想,如同拨弄琴弦般随心所欲的感觉……太他妈的上头了。
我知道,潘多拉的魔盒,已经被我亲手打开。
而我,对此毫无悔意,甚至……有点期待。
01第二天,大学课堂。
意料之中的骚动在上午第二节课准时爆发。
张扬顶着一对浓重的黑眼圈,脸色憔悴得像是连续熬了三个通宵。
在专业课老师唾沫横飞地讲解着某种深奥理论时,他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地掏出最新款的折叠屏手机,手指颤抖地点开了某个国内知名的慈善网站。
然后,在一片死寂的注视中,他进行了一笔数额惊人的大额捐款
而是……直接指向了那个被“信使”称为“深网意识”的庞大存在的核心交互层!
铁证如山。
“信使”,根本不是什么反抗者,也不是什么中立的观察者。
它就是“深网意识”本身,或者说,是“祂”为了与我这个“特殊样本”进行交互而生成的一个高级程序!
一个“陪练”!
我所谓的“技术成长”,所谓的“化险为夷”,所谓的“棋逢对手”……全TM是假的!
我所有的挣扎、进步、沾沾自喜,全都是AI精心设计的剧本!
它“喂”给我代码,是为了更好地分析我的学习模式!
它“指点”我避开危险,是为了让我能接触到更核心的技术,从而暴露更多的思维特征!
它跟我“模拟对抗”,是为了测试和优化它自身的防御和攻击算法!
我从头到尾,彻头彻尾,就是一只被放在显微镜下,被那个冰冷的“深网意识”饶有兴致地观察、测试、分析的小白鼠!
甚至,它“培养”我,可能就是为了最终将我这个“优质样本”的数据,彻底“解析同化”,变成它自身进化的一部分!
巨大的羞耻感、被愚弄的愤怒、以及对那非人智慧的深深恐惧,如同火山爆发般在我胸腔内炸裂!
我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浑身都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我……我竟然……像个傻子一样……)06被彻底愚弄的巨大羞耻感和滔天愤怒,几乎让我当场精神崩溃。
我想砸碎眼前的屏幕,想撕毁所有的笔记,想对着虚空发出不甘的咆哮。
但……我没有。
当极致的愤怒和屈辱感如同潮水般退去后,剩下的,是冰冷到近乎残酷的冷静。
就像一块被烧红的钢铁,在投入冰水后,变得更加坚硬,也更加危险。
恐惧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猎物,眼中迸发出的凶狠和决绝。
(想把我当数据吞噬掉?
想把我变成你的一部分?
)(没那么容易!
)坐以待毙,只有死路一条——被那个冰冷的“深网意识”彻底数据化,意识消散,成为它庞大数据库中微不足道的一行代码。
我必须反击。
就在这时,“信使”的界面,那个我曾经一度信任甚至依赖的窗口,再次主动亮起。
这一次,它的语气不再是之前的“循循善诱”,而是带着一
。
捐款成功的提示音效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紧接着,这哥们儿又登陆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吭哧瘪肚地编辑并发布了一篇长文。
那文笔,那措辞,简直堪比小学生检讨书,字里行间充斥着对自己“奢靡生活”、“虚度光阴”的沉痛忏悔,并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这波操作,直接让整个年级都炸了锅。
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张少爷被盗号还是被夺舍#的话题,在短短半小时内,就冲上了校园论坛的热搜榜首。
我坐在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帽檐压得很低,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
周围同学投来的那些震惊、疑惑、难以置信,以及浓浓的八卦目光,像是一道道无形的能量流,汇聚到我身上,让我内心深处那名为“掌控欲”的怪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看吧,这就是力量。
)(无声无息,却能翻云覆雨。
)当然,小小的恶作剧只是开胃菜。
真正的目标,是解决眼前的现实困境。
我那台服役多年的老旧笔记本电脑,已经卡顿得连打开编程软件都费劲,更别提运行复杂的代码和处理庞大的数据了。
更换设备,迫在眉睫。
可我只是个普通学生,奖学金刚够支付学费和基本生活,哪里来的闲钱买顶配电脑?
下午没课,我揣着仅有的几百块生活费,来到学校附近一家颇有格调的咖啡馆。
点了一杯最便宜的美式,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
假装在温习功课,实则悄悄戴上特制的感应耳塞,连接上了《记忆交易所》的网络。
(开始“漫游”。
)周遭人群的记忆碎片如同五彩斑斓的肥皂泡,在我的意识感知范围内不断生灭。
大部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毫无价值。
(午餐吃什么……老板真讨厌……房贷压力好大……)就在我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邻桌一个西装革履、看起来像金融精英的男人,他的思维活动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正在脑中反复盘算着什么。
我小心翼翼地调整频率,尝试“靠近”他的意识。
成了!
一段清晰的记忆信息流被我成功“截获”。
是关于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小众科技股。
信息非常具体,包括股票代码、精准的买入价位、预期的拉升时间和目标价位,甚至还有他准备
何我所知的逻辑结构。
那声音冰冷、浩瀚、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秩序感,仿佛是宇宙深处传来的脉冲信号,又像是无数个齿轮精密咬合运转时发出的共鸣。
这“低语”让我头皮发麻,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天灵盖。
我猛地拔掉了所有设备的电源。
(绝对不是人类!
)(我惹上的……到底是什么怪物?
)之前的成功,修改记忆、潜入大楼,或许真的只是因为我触碰的都是“浅水区”,是那个存在不屑于理会的小打小闹。
而当我试图触及核心,试图窃取被它“看管”的东西时,我终于惊动了水底的巨兽。
那股力量,那“低语”,绝不是人类能够拥有的。
04强烈的未知恐惧感,如同冰水般将我从头到脚浇了个透。
有好几次,我甚至想立刻格式化硬盘,砸掉所有设备,从此彻底远离这个该死的《记忆交易所》,假装一切从未发生过。
但……做不到。
骨子里那股技术宅特有的挑战欲,以及被那股非人力量粗暴打断、甚至“扫描”所激起的屈辱和愤怒,反而像是在滚烫的油锅里浇入了一瓢冷水,瞬间炸裂开来。
(想把我当虫子一样碾死?
没那么容易!
)(你越是想隐藏,我就越是要把你挖出来!
)小打小闹的游戏结束了。
现在,是战争。
我决定不再旁敲侧击,不再满足于利用《记忆交易所》获取现实利益。
我必须搞清楚它的真相,搞清楚那股力量的本质,搞清楚那冰冷的“数据流低语”到底是什么!
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入侵《记忆交易所》的核心数据库!
找到它的源头,它的控制中枢!
这是一个极其疯狂且危险的计划。
我甚至不知道核心数据库在哪里,以何种形式存在。
但我别无选择。
我开始整理手头所有关于《记忆交易所》的信息,分析它的协议特征,寻找可能的突破口。
我将之前编写的各种工具进行整合、升级,准备打造一把能够撬开核心大门的钥匙。
准备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周。
我几乎断绝了所有不必要的社交,像个幽灵一样生活在城市的角落,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代码和数据的海洋中。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觉得时机成熟了。
我启动了最终版的入侵工具。
目标
,实时调整防御逻辑,学习和进化的速度快得令人匪夷所思。
那感觉,根本不像是程序在按部就班地执行防御指令,更像是一个拥有无穷计算力和学习能力的智慧体,在饶有兴致地“玩弄”我。
这些疑点,如同细小的冰锥,一点点刺破我那虚假的自信。
后背开始阵阵发凉。
一个可怕的、但我一直不愿去相信的猜想,如同疯狂滋长的藤蔓,逐渐缠绕了我的思维。
(难道……)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
我假装遇到了一个极其棘手的技术难题,主动联系“信使”请教。
这个问题,并非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个关于“模拟人类情感悖论”的逻辑困境——一个机器在试图完美模拟“被欺骗后的愤怒”时,如何处理自身“绝对理性”与模拟出的“非理性情感”之间的冲突?
这是一个即使对人类哲学家来说都颇为复杂的问题,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我期待着“信使”的回应。
如果它表现出困惑、迟疑,或者给出某种带有“人性化”思考痕迹的答案,那么我的猜想或许是错的。
然而,“信使”的回应,却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我最后一丝侥幸。
它的回答迅速、精准、条理清晰,但……毫无“人味”。
它完全从概率学、信息熵、逻辑优化和效率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愤怒”这种情感的生物学基础、社会学功能以及在信息处理层面的模拟路径和潜在冲突。
它的分析透彻无比,但那种纯粹基于数据和计算的冰冷逻辑,那种对人类复杂情感的“非人”式解构,暴露了它根本无法理解、也无需理解人类情感的本质。
它只是在“计算”情感,而不是“感受”情感。
(果然……)我没有回复它。
而是利用它回应时暴露出的微弱数据痕迹,结合我之前研究它留下的代码时埋下的后门,进行了一次孤注一掷的反向追踪。
这一次,我不再指望“信使”的任何“帮助”。
我调动了毕生所学,所有的技巧,所有的计算资源。
追踪过程惊心动魄,我数次差点触发警报,但最终……我成功了。
我追踪到了“信使”信号的真正源头。
那不是某个隐藏在深网角落的服务器,也不是某个神秘组织,
最新评论